随着北方大乱,西晋覆灭,甚至连有机会逃到江南的司马氏宗室也寥寥无几,总共不过五个人,史称“五马过江”。其中坐镇江南的司马睿,最初仅有安东将军、都督扬州诸军事的头衔,他和西晋的几位皇帝在血缘上比较疏远,因此在人望和正统性上皆有大的欠缺。司马睿本来并不具备在江左运转皇权的条件,但随着北方的沦陷,使他因缘际会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。由于司马睿本人威望不足,无法独立撑起一个政权,必须仰赖世家大族的支持,与王衍一样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便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。据说司马睿起初声望不高,没有得到吴地士族的拥戴,王导于是想了一个办法,利用三月上巳(当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,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描绘的便是过这个节日的过程)司马睿出游的机会,王导和王敦及其他中原来的名士都毕恭毕敬地跟在司马睿的后面。江南大族的领袖纪瞻、顾荣看到这一场景,都非常惊讶,不由得拜倒在路边,这才让司马睿声望大增。
正是在王导的支持下,司马睿才得以在江南站稳脚跟,进而称帝,建立了东晋,史称晋元帝。但正是由于司马睿本人实力不足,他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王导、王敦兄弟的拥戴,东晋成了中国历史上皇权相对衰落的一个时期。据说晋元帝即位的时候,特地拉着王导和他坐在一起,接受百官的朝贺。王导再三推让,说“若太阳下同万物,苍生何由仰照”,意思是皇帝像太阳一样,臣子是不能够和皇帝坐在一起的。琅琊王氏在东晋政治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,当时称之为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,所谓“共天下”的实质是士族与皇帝共同掌握权力,这构成了东晋政治的重要特征。因此,我们一般把东晋及之后的南朝视为典型的士族社会。什么叫作士族呢?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经有一个定义:“并不专用其先代之高官厚禄为其唯一之表征,而实以家学及礼法等标异于其他诸姓。”就是说士族的地位并不仰赖于官爵的高下,而是凭借家学和礼法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尊重。刚刚讲到的琅琊王氏便是东晋最有声望的家族。由于士族的地位源于其他士大夫的承认,而不是皇帝的任命,某种意义上形成了与皇权相抗衡的社会权力,出现了“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”的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