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解读】
阳明先生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人的私欲:它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尘土。你可能注意到了,如果家里几天不打扫,桌面、地板上就会慢慢积起一层薄薄的尘土。同样地,如果我们的内心不经常进行“打扫”,那些小小的私欲也会悄无声息地积累起来,最终可能掩盖我们内心的光明。
【原文】
问:“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。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,如何用得克己功夫?”
先生曰:“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,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,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。若不用克己功夫,终日只是说话而已,天理终不自见,私欲亦终不自见。如人走路一般,走得一段,方认得一段,走到歧路处,有疑便问,问了又走,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。
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,已知之人欲不肯去,且只管愁不能尽知,只管闲讲,何益之有?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,方愁不能尽知,亦未迟在。”
【译文】
问题:“是不是只有完全明白了才能谈得上真诚的心意呢?但现在,对于天理和人欲,我们的理解都还不够完全,那怎样才能做好自我克制的功夫呢?”
先生回答:如果一个人真的用心去修炼,不断努力,那么他对于这个心中的天理的深奥之处,会一天比一天看得更清楚。同时,对于自己的私欲的细微之处,也会一天比一天更了解。但如果不努力去做自我克制的功夫,整天只是说空话,那么天理是永远不会自己显现出来的,私欲也永远不会自己被发现。这就像人走路一样,只有走了一段路,才能认识到这一段路的情况。当走到分岔路口有疑惑时,就问问路,问完了再走。这样才能逐渐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