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认为最早开始推行白话文运动的裘廷梁(1857—1943)也说:“西人之言曰:中国读书之人少。自吾观之,未尝少也。商之子弟尽人而读之,工之子弟读者十七八,农之子弟读者十五六,少者一二年,多或三四年、五六年、七八年,年十三四而后改就他业。”不过,他也承认,这些人实际上多数是“有读书识字之名,不能受读书识字之益”。但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,“固由学究教法之不对,亦中国文法太深,有以致之”。[64]这个看法和马建忠很相似,不过裘氏所云“文法”,更集中在文体方面,所以他努力的方向是白话文。
文廷式(1856—1904)则与李提摩太就汉字难易问题有过一场辩论,颇能提示在此问题上中西视角的差异。根据文氏回忆,李提摩太谓“中国文繁”。文廷式回答道:“中国文不繁。”他的理由是:
西人拼音,凡数万音,而中国所用之音,不过数千,此简一也;西人字典不下十万字,其常用之字亦将近万,而中国所有之字,除别体、讹体外,不过一万,所常用之字不过四千,其简二也;且数千之音,大半分以四声,道之语言,则平、上、去三音不甚分别,是音尤简矣。各国语言凡衬字余音皆著之笔画,中国则以数虚字形似之,而一切起音、收音,概置不用,此所以简而足用也。